要不要提前買新學期課本 正方反方各抒己見!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3-07-31
暑假前半個月,不少家長已經開始為孩子*下學期的課本,讓孩子提前預習,甚至有些地方,因家長搶購,導致書店課本供不應求。
其實,讓孩子在假期提前預習未來的課程,甚至找高年級的課本提前學習,這并非新現象,類似的事情一直就有,但也一直爭議重重,這樣做真的有必要嗎?
正方
暑假漫長
預習不算是壞事
暑假是一年中最長的假期,也是學習經歷中重要的階段,承上啟下,總結上一學年學習,并為下一學年的學習做準備的階段。
暑假應該做些什么?恐怕很難有一個比較固定的認識,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的孩子,做的事情可能不一樣。但仍有一些普遍的規(guī)律可循,比如參加一些社會實踐,發(fā)展一下個人興趣,做一些平時上學時沒時間做的事情等,這些都沒問題。
那么,暑假應不應該學習呢?當然應該,暑假很長,即便是為了保持學習的連貫性,也應該保留一定的學習時間,完全不學習,去玩兒,這當然不行,尤其是中小學生,畢竟還處在學習的重要階段,而且自控能力不足,整個暑假都不學習,到開學時,想要收心就很難。而且過去一年學的東西可能忘了,想要跟上新的學習進度就更困難。
因此,即便是暑假,也不能完全不學習,每天留出幾個小時來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
至于說預習下一學期、下一學年的課程,這也不是新現象,一直就有,過去的時間里,很多家長也都會給孩子找下一年的課本,讓他們對未來的課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這樣做好不好?應不應該?其實是一件不好判斷的事情,如果說報一個班,把下一學期的課程集中學習一遍,這當然沒必要,甚至還可能會有反效果,導致孩子以后在課堂上正是學習的時候,很難專心,覺得自己已經學過了,不必再學,導致學習效果不好。但如果僅僅是了解、熟悉一下,就不能說完全沒好處。
教育是一個復雜的事情,學習也同樣如此。如果說自己在家不需要自學,完全靠老師教,這顯然不現實。老師有老師不可替代的責任,他不是單純的課本內容傳輸者,他有教學大綱,有自身的拓展等,這是在書本上學不到的。但同時,現在的教育,更注重發(fā)散性思維的啟發(fā),老師教學時,并不會細致到把課本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講透,因此,學生在家里的自學,非常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未來的課程稍作預習和了解,顯然也是有一定必要的。事實上,即便在教學中,老師也會要求學生對下一節(jié)課的課程加以預習,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不僅是中小學生,即便是大學生,提前預習一下未來的課程,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學習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中斷這個過程,甚至長時間的中斷,未必是好事。
當然,可能也有人覺得,既然是假期,就應該發(fā)展孩子學習之外的能力,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這樣說當然沒錯,但一方面,全面發(fā)展,并不排斥知識的學習,缺少了知識的學習,本身也就不再全面。另一方面,現實的教育中,大多數家長都有對孩子學習的焦慮,希望孩子學得更好,這也是實際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而且,當前我們仍舊很難找到緩解家長焦慮的辦法。
所以,是不是要在暑假預習下一學習的課程,這是可以探討的,提前學習,有利有弊。暑假去做一些學習之外的事情,去運動,參加各種活動,也有必要。但也應該了解家長真實的想法,想辦法緩解家長的焦慮,讓孩子過一個快樂的暑假的同時,不要中斷了自身的學習進程。
反方
別把暑假
變成另一個課堂
一般來說,主動學習、提前預習都是學習中的常規(guī)動作,老師也會要求學生這么做。那么在假期預習,也不是不可以,但不可過頭,假期就是假期,不能把假期變成另外一個課堂,甚至更沉重的課堂。
預習的目的,是在老師講課時能跟得上、聽得懂,預習是課堂的補充,而不是課堂的替代品。但問題是,父母在暑假讓孩子學習下一學期的課程,顯然不是普通的預習那么簡單,不可否認,肯定有一些父母,是為了孩子下學期在學習上占個先手,取得更好的成績,這就太功利了。
功利化的教育必然有弊端。弊端之一,就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中小學課程,哪個年級學哪些內容,都是無數教育家研究青少年成長規(guī)律、研究教育規(guī)律,而后進行科學的設計的,固然會有個別的孩子天賦出眾,可以提前學習,但普遍來說,跟著教育的設計走,就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提前學一遍,既浪費時間,也違背了教育規(guī)律。
弊端之二,是不利于孩子全面成長。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多方面的養(yǎng)分,課堂上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只有課堂學習是不夠的,還需要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人文教育、自然教育等。假期就是孩子接觸那些平時學校里接觸不到的東西的時候,可以去看看大自然,了解一點兒人文歷史,培養(yǎng)一下興趣愛好,這些都是成長中必不可缺的,也是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如果假期不學這些,反而繼續(xù)學課堂上的知識,無非就是把假期變成了另一個課堂,這樣做,假期還有什么意義呢?就好像考完試接著就開始下一學期,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那么,假期應該怎么過呢?我個人的看法,至少應該做四件事。第一是學習,假期完全不學習當然也不行,但只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即可,無需再加分量。事實上,各科老師一般都會布置假期作業(yè),足夠學生保持學習的連貫性。
第二是發(fā)展其他愛好,做手工、學點兒自己喜歡的才藝、旅游、讀一讀感興趣的課外書,都可以。
第三,接近大自然。接近自然是最好的學習,大自然有無數神奇的東西,既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提升審美能力,也能夠為孩子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事實上,許多人文藝術、乃至科學創(chuàng)造的靈感,都來自于大自然。事實上,大量音樂、美術等藝術作品,都是以大自然中常見的事物為素材,多親近自然,孩子的審美能力也會得到提升。科學創(chuàng)造也是如此。小時候接觸自然的這些經歷,可能不會立刻轉化成某種成果,但在未來的成長中,終將成為他人生的積累,成為創(chuàng)造的素材,如果一個孩子只有課本上的知識,他的人生又該何其蒼白和貧乏?他會成為一個藝術家嗎?會成為一個科學家嗎?很難。
第四,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小孩子都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大人帶他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參觀一下人文歷史景觀,拜訪親友,聽聽音樂會等,孩子的價值觀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成長是豐富多彩的,不只有一種顏色,而假期,就是孩子給自己人生畫布上,填滿色彩的最好時候,不要把假期變成另一個課堂,那樣只會得不償失。
主持人說
像孩子一樣游戲
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中國在1992年批準加入該《公約》。《公約》將兒童界定為“18歲以下的任何人”,同時規(guī)定了兒童的生存權、健康權、受教育權、娛樂權、休息權、參與權等數十種權利。
這其中,有兩個權利常常被誤解。一個是參與權,所謂參與權,是“確保有主見能力的兒童有權對影響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項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對兒童的意見應按照其年齡和成熟程度給予適當的看待”。
所以,不是參與家務勞動,參與家庭事務就是參與權,而是孩子有權利對自己的事務發(fā)表意見。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許多人習慣了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卻忘了,孩子的人生是屬于他自己的,當他們有主見的時候,尊重他們,才是最好的教育。
另一個是休息娛樂的權利,《公約》規(guī)定,“兒童應有時間休息和游戲,有同等的機會參加文化和藝術活動”。在今天,休息的權利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怎樣休息和游戲呢?早有調查顯示,“兒童休閑以上網、看電視等為主,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偏向成人化”。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是不同于成年人的有思想、有自我的個體,讓孩子像孩子一樣游戲,在今天,真的那么難嗎?
標簽:要不要提前買新學期課本??正方反方各抒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