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移動網絡原著民 減少網絡傷害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3-08-02
現在的孩子,使用互聯網已經相當普及。大人們對孩子的網絡行為,不只是“看不慣”,有些是“看不懂”了。以往的禁止上網吧、給電腦加密等治理措施顯然已經不靈了。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家長常常是無計可施。
這些年,社會上流行給某個年代出生的人掛上“××后”的稱謂,以反映這一時代和群體的特征。中國是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的,根據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50后”“60后”“70后”“80后”是“傳統(tǒng)人”。這些人是看著報紙、聽著廣播、看著電視長大的。他們覺得互聯網挺好,就遷移到網絡上來了,被稱為“網絡移民”;“90后”“00后”“10后”是有了互聯網之后出生、伴隨著網絡長大的,被稱為“網絡原住民”,是在網絡上最早定居的人群,而且網絡就像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一樣密不可分;他們中的“00后”“10后”又稱“移動網絡原住民”,主要使用智能*、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上網,比“90后”更進了一步,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更高。
“10后”小孩子,從一兩歲就表現出對智能*、平板電腦的鐘愛,華麗的屏幕、悅耳的聲音、有趣的觸屏、五花八門的動畫片和游戲,一下子就把孩子吸引了,什么“PK”啊、“闖關”啊……門兒清。一位帶過幾個孩子的奶奶說:“一家子的大人玩不轉一個孩子的時候,給他個iPad就一切都搞定了。這玩意兒哪來這么大的魔力啊,我真是服了!”一些大人不得已把智能*、平板電腦當作哄孩子的“神器”,也催生了更多的小小“低頭族”。
“00后”是現在的中小學生,他們的學習方式、生活習慣、行為舉止、消費觀念、思維模式、社交方式都與前人大不一樣。
他們的知識來源無邊際地擴大了。有人說:“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教材是我們的世界;在‘網生代’的成長中,世界是他們的教材?!彼麄兛梢圆灰揽繒尽⒄n堂,不通過老師、家長,在網上獲取更多知識、技能,互聯網成了他們無所不能的老師。與此同時,現實社會中嚴禁孩子們接觸的低俗、淫穢色情等違法和有害信息在網上的傳播,也在不知不覺中扭曲著他們的價值觀,嚴重危害著他們的身心健康。
他們操縱上網設備更自如。現在的孩子認識屏幕是從智能*、平板電腦開始的,計算機往往都不屑一顧了。他們是“移動互聯網”的重度用戶,可以走到哪、帶到哪、看到哪,這就加大了家長對孩子的管控難度。他們從操縱自如的移動設備中獲得快樂,也難免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他們的網絡生活豐富多彩。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一份青少年上網行為報告稱,“未成年人是各類網絡應用的長驅潛力用戶”,報告羅列的互聯網應用在中小學生網民中的普及率讓我們大開眼界:“信息獲取”“交流溝通”“網絡娛樂”三大類中10項應用,都是中學生比例超過網民總體比例,小學生使用QQ空間、網絡游戲的比例也高于網民總體,互聯網逐漸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他們把網絡當作精神家園。孩子們伴隨著數字化、網絡技術、網絡生活、網絡化娛樂成長起來,無論是“菜鳥”或“大蝦”,“恐龍”或“青蛙”,在網絡空間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這里,他們可以無拘無束、沒大沒小、沒高沒低,無憂無慮地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找到自己的知音,忘卻和擺脫現實由家長、老師帶給他們的壓力和煩惱。網絡成了他們緩解、釋放不良情緒和“療傷”的地方。
他們有大人們難以介入的網絡空間。隨著“00后”漸漸長大,自我意識也不斷增強。在網絡空間,他們有自己不同領域的社群、朋友圈,甚至只有他們彼此才懂的“黑話”。家長偶爾看到孩子們的交流,簡直就是一頭霧水:“這節(jié)課太無聊了,我選擇狗帶。”“要出成績了,我好方。”其實“狗帶”等于英語“go die”翻譯為“去死”,表示很無奈;“方”等于“慌”,表達慌張的心情。有時候當家長在微信或QQ上了解到孩子的心情、困難和某些行為,試圖教育、幫助、干預孩子的時候,很有可能就被“黑”掉了,孩子掌控著網絡活動的主動權。不一樣的話語體系,交流起來更加困難。
互聯網的發(fā)展及其由此衍生的諸多新事物的出現,真是令大人們在孩子面前“驕傲”不起來。當整個世界都可以“搬到”孩子們手心里的時候,大人們還能高高在上、隨己所愿地“設計”孩子的人生嗎?如果不低下頭來虛心向這些“移動網絡原住民”學習,大人們還能了解孩子、預測孩子未來發(fā)展的走向嗎?
家長與孩子在網上屬于兩個世界,面對駕馭不了的孩子,一味地限制、壓制只會加深兩代人的隔閡。唯有了解孩子、熟悉網絡,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唯有在現實生活中給予孩子寬松的生存空間、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才能減少沉迷網絡對孩子的傷害。
以上就是好上學為大家?guī)淼淖x懂移動網絡原著民 減少網絡傷害,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