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痛案例:固執(zhí)家長高考坑兒 一本分數(shù)上二本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3-08-09
應該說,現(xiàn)在的家長沒有一個不重視孩子高考志愿填報的。但恕我直言,很多家長卻在幫倒忙,誤導了一些孩子,也坑了一些孩子。以下三個方面可謂是往屆家長們的通病,望能引以為戒。
一、過度的名校情結(jié)
看到這個小標題,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只有那些高分生家長才會有名校情結(jié),我的孩子成績平平,哪還敢奢望名校?這里所說的名校,并不單指北大、清華等這些高層次的院校,而是一個相對概念,即相對于考生成績而言的所謂“好院?!薄?
其實,每個家長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名校。
大家是不是發(fā)現(xiàn)了這么一個現(xiàn)象——在高考之前,幾乎沒有一個家長對自己孩子目前的成績感到滿意。
假設有個考生目前能考500分,那么,他的家長天天都在研究錄取分在520、530分以上的院校,因為在他眼中,只要是500分能去的院校都“不好”!所以常會對孩子說:“你再加把勁,多考30分,X校X校就夠得著了?!睂τ谶@些目前只有500分的考生家長們來說,如果真能考到530分那該會有多滿足!
那么,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考530分的考生有沒有?大有人在。這些家長們是否會很滿足呢?肯定不滿足。他們的家長天天都在研究錄取分在550、560分以上的院校,因為在他們眼中,只要是530分能去的院校都“不好”!所以同樣會對孩子說:“你再加把勁,多考30分,X校X校就夠得著了?!?
以此類推,無論孩子現(xiàn)在處于什么水平,家長都不滿足現(xiàn)狀,在高考前都將高于孩子實際水平20、30分尋找目標院校。
在實行知分報志愿的今天,家長雖然已經(jīng)知曉考生的成績,對其不再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名校情結(jié)”仍然影響著其潛意識。具體表現(xiàn)就是在填報志愿時總想沖“好院?!?。在平行志愿結(jié)構(gòu)中,無論可以填多少所院校,都得填“好院?!?,根本沒有保底院校,或所選保底院校根本保不住底。這是非常危險的,往年那些高分低就的考生問題大多出現(xiàn)在這里。
2021年山西理科考生,為了保護隱私就叫他小李吧。小李父母一心想讓孩子去北京發(fā)展,除了北京的院校其他都不考慮。小李成績不錯,高考前一直保持在560-580分左右,父母選定了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幾所院校。
結(jié)果,小李高考發(fā)揮不太好,考了560分。小李父母覺得,既然中國石油大學的門檻線在550-590之間變動,也許今年錄取分數(shù)會降低,碰碰運氣還是能上的,堅持填了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中國化工大學這幾所。不出所料,落榜了,一本填的學校分數(shù)都太高,沒錄上,掉到了二本。小李可以報考的院校還有很多,其中不乏名校,比如在園林行業(yè)著名的211院校北京林業(yè)大學,就業(yè)率一直遙遙領先的首都師范大學,以及行業(yè)內(nèi)實力不凡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大學等。如果小李報的是這些學校,事情不至于這樣。
所以建議家長們一定要面對現(xiàn)實,切合實際,理智選校。對于實行平行志愿結(jié)構(gòu)的批次,一定要選擇1—2所能夠做到100%保底的院校放到最后,以確保不掉到下個批次。
二、過多的家長意志
由于工作關系,我每年都要接觸大量的考生家長,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在填報志愿時往往只從自己的主觀意愿出發(fā),不能充分考慮孩子的意愿。在填報志愿時,尤其是選專業(yè)時往往會有如下表現(xiàn):
一是傳承自己的夢想。每個家長年輕時都曾有過夢想,但更多的家長卻未能實現(xiàn)夢想,因而就將實現(xiàn)夢想的希望寄托于孩子。實際操作中,說是在給孩子報志愿,還不如說是在按照自己的夢想選擇院校和專業(yè)。
二是效仿他人的成功。家長們普遍存在攀比心理,常常會自覺不自覺地拿自己的孩子與朋友、親友、同事的孩子進行比較。尤其是當他人的孩子有成功的案例時,也會讓自己的孩子效仿其走過的道路——報一樣的院校、一樣的專業(yè)。
三是僅憑自己的好惡。對于職業(yè),對于院校和專業(y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惡,這本無可厚非。但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和自己一致,我喜歡什么,你也應該喜歡;我不喜歡什么,你也必須不喜歡。否則就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予以告誡。
四是囿于自己的認知。每個人對社會的認知都有局限,尤其是普通家長對眾多的招生專業(yè)根本不了解,很多家長卻又不能去做深入細致的研究,僅憑自己的社會經(jīng)驗或認知程度就簡單的定義哪些專業(yè)好、哪些專業(yè)不好,并且要求孩子也要按照這個定義去選擇專業(yè)。
正確的做法是:志愿填報必須從孩子職業(yè)規(guī)劃的角度去思考、去謀劃、去操作,必須充分考慮孩子的意愿,對其喜歡做什么、適合做什么、能夠做什么進行科學評估,在評估的基礎上確定院校及專業(yè)范圍。
三、過分的細節(jié)關注
“細節(jié)決定成敗”是管理科學中比較著名的觀點,填報志愿當然也要注重細節(jié),不能馬虎從事,尤其是不能犯常識性錯誤。但很多家長在填報志愿過程中往往會過分關注細節(jié),要求近乎完美,反而忽略了對基本報考目標的把握。比如,對院校、專業(yè)的排名“名名計較”;對院校、專業(yè)的得分“分分計較”。似乎名次高一位、分數(shù)多一分就肯定要好多少。又比如,又要院校好,又要專業(yè)好,又要院校所在城市好……不僅想兼得魚和熊掌,連象牙、虎骨也都想要!
有句廣告詞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填報志愿千萬不能按照這個思路考慮問題。建議按照“不求最好,只要算好”的原則去選擇院校、專業(yè)。這就像到玉米地掰玉米棒一樣。假設每人只能掰一棒的話,是不是都得將這塊地走一遍,看哪棒最大才去掰?。客耆珱]必要。你只要設定個標準,多長多粗的棒就認可,看到滿足設定標準的掰回來就行了。
實際操作中,可根據(jù)孩子的成績及意愿,設定個基本目標。只要能滿足基本目標的實現(xiàn),有些限制條件是可以靈活掌握,適當放寬的。千萬不要為了追求最好、追求完美,而忽視了對基本目標的把握。而且追求最好、追求完美的考生往往會高報院校及專業(yè),最終很容易成為高分低就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