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記錄應遵循的原則(護理記錄)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2-08-13
文獻閱讀是科研工作的基本功之一,但是文獻閱讀的那些“坑”,你遇到過嗎?該怎么解決?
都說讀文獻是科研的基礎,但是如果不會選擇合適的文獻,也很難收獲學術成長。畢竟方法不對,努力白費。
比如:
很多老師剛入門,就讀系統(tǒng)評價或Meta分析,這類型文章讀起來太難了,根本不適合剛入門的老師;
有些老師勇氣可嘉,一入門就挑硬骨頭,一口氣就想把統(tǒng)計學通通吃透,一頭扎進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被虐得不輕,還偏離初心;
還有些老師很認真,每天讀文獻,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但這類筆記費時費力且難以被總結歸類,想用的時候也很難被調(diào)取。
明明每天都在看文獻,卻像是看了個寂寞!
以上是大家在讀文獻中存在的誤區(qū),這樣的努力,收獲是非常小的,還特別打擊學習信心和積極性。
如何讓大家選對文獻,做對筆記,愛上閱讀,快速開啟護理科研之門呢?我們梳理了讀文獻中的常見“三坑”,以及“避坑”指南。
首先來看一下文獻路上的”三坑”:
第一坑,一看文獻就想打磕睡,看也看不進,好沒趣。
有人形容看文獻是最好的催眠藥,那為什么會如此呢?歸根到底就是沒興趣,所以提不起勁,究竟該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文獻,增加讀文獻的興趣,是我們需要解決的第一件事。
第二坑,一看就忘,根本記不住,看了等于白看,什么都沒留下。這是不會記錄惹的禍。
第三坑,一看就懵,根本看不懂,太難了!挫敗感十足。
避坑指南
既然我們已經(jīng)知道阻礙我們高效閱讀文獻的障礙是什么了,那就一一來找解藥。
問題一:如何增加讀文章的趣味性,讓看文獻和刷某音和逛某寶一樣津津有味,愛不釋手呢?
方法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感興趣看啥都有意思。
有些老師可能會有意見了,問題就是沒有感興趣的方向怎么辦?有些老師因為不會挑選文章,索性就隨大流湊熱鬧式地讀些文獻,這樣其實會收獲很小。
你根本不是該專業(yè)領域的,文獻理解起來會生澀難懂,也讓你增長不了專業(yè)能力。該階段的你,科研基本功尚未建立,更看不懂其中的研究設計,很難讓人獲得科研上的成長。
因此,正確閱讀文獻的姿勢,應該從本專業(yè)、感興趣的文章讀起。正因為是自己的??祁I域,總有幾分相似感、熟悉感,閱讀起來沒那么費勁,當科室里出現(xiàn)這類型患者或這類型問題時,這篇文章能又一次在你腦海重現(xiàn),被你理解。
這可能會激發(fā)你的新思路,甚至當科里一群人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你能脫口而出:“我在文獻上看到有過這樣的報道,是不是我們可以來參考一下?” 我相信這時的你是自信且驕傲的。這樣一來,你能感受到讀文章是有用的。
一旦你覺得讀的文章是有用的,你會迷戀上這種被人羨慕和贊許的感覺,讀文獻也會慢慢有趣并且上癮起來。
總之,在科研入門初期,從自己所在的專業(yè)方向去發(fā)掘興趣,在能夠接觸到的范圍,結合臨床經(jīng)驗去閱讀文獻,能夠為我們增趣不少。
方法二:發(fā)掘臨床中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文獻。
好奇心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在臨床工作中要善于去收集問題,帶著問題去檢索文獻,去思考解決問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這個過程讓我們的思維得到鍛煉。
自此,讀文獻不再是一項討厭的任務。不過,這里需要具有一定的檢索能力。檢索強,也意味著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方法多了,問題就小了!
方法三:選擇文獻的普適性原則
小白階段,沒有研究方向時,可以從個案讀起。與其說是讀個案,不如說是“刷故事會”的過程。
因為讀個案,你不會覺得特別難。它基于日常工作,有點類似于護理記錄和護理常規(guī),讀個案會有親切感和熟悉感。不過,要讓讀到的個案有價值,還需將讀到的護理經(jīng)驗滲透到常規(guī)護理中,在文獻中體會更科學的護理流程,這是一個不斷打磨和提煉的過程。
讀個案也會讓自己在工作中更細致,這樣能讓讀文獻和工作有機結合,讓科研為臨床服務。
熟手階段,已經(jīng)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時,可選擇自己的研究領域進行同類型、同方向的垂直閱讀。也就是要慢慢上手讀研究設計類文章,重點關注本領域最新的前沿動態(tài),以便保持敏銳的科研思維,并可以拓展交叉學科文獻。
比如你研究方向是吞咽障礙,那交叉學科就是吞咽障礙相關的疾病,都可以去拓展,去發(fā)現(xiàn)它們的異同點,才能達到融會貫通、一通百通的境界。
問題二:如何將文獻看明白,看文獻最難的是什么?
難點1:統(tǒng)計學太難了,看也看不明白。
對于統(tǒng)計學我們有沒有一些妙招呢?統(tǒng)計再難,也只是達成目標的工具,工具可以借力,但思路無法代替。
什么意思呢?科研初期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篇文章解決問題的思路上,如何選題、如何通過科研設計解決臨床難題,這個需要你專業(yè)的判斷和敏銳的觀察,其他人沒辦法幫你。而統(tǒng)計學只占整個科研中的一小部分,相當于我們做科研的工具。
護理科研中常用的科研方法也就幾種,把常用的幾種弄明白,在入門階段實在搞不懂,可以先選擇默默飄過,重點去get研究思路,等有思路了,再讓統(tǒng)計學的老師幫忙把關和指導。
那么,統(tǒng)計什么時候?qū)W習最好呢?一是在隨著你的科研能力提升,慢慢加強;二是到需要用時再針對性學習,這時效果會最好。
難點2:英語太差了,看也看不懂。
很多老師總覺得英文不好,就注定這輩子都不能碰科研了。但也有很多老師認為,看不懂英文,也并不影響發(fā)核心及以上的文章。在科研初期,一步一個腳印的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
看得懂英文文章固然很重要。但是,一篇文章能否被雜志社接收,絕不僅僅是要多地道的英文表達,而是在于研究的思路和價值。我們不能唯英文是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多閱讀高質(zhì)量的中文文章,同樣也可以獲得好思路和好點子。
給大家安利幾個閱讀英文的小技巧:
1.在讀英文文獻前,先通讀本領域內(nèi)中文文章,熟悉后再去閱讀英文文章,理解起來會容易很多。
2.借助翻譯工具,如谷歌翻譯,知云翻譯助手、有道截圖翻譯,能滿足讀外文90%的需求。
研究初期,是一個慢慢進階的過程,要知道自己暫時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優(yōu)先做什么,梳理好這些關系,能讓自己有一個穩(wěn)定的學習情緒,不會莫名被畏難情緒打敗。
每一篇文章,重點看什么?
對于我們而言,一篇閱讀重點是要看研究思路和寫作套路。具體而言就是作者是怎么來解決這個研究問題的,里面的關鍵技術和方法是什么,我能否可以借鑒和遷移。
還要思考這個方法的適用范圍和背景,思考完這些,才能為自己解決問題拓展思路,才能為科研賦能。
難點3:閱讀文獻速度太慢了,如何加速?
在閱讀論文的道路上,到底有沒有捷徑?
答案是有的。捷徑是不斷提升???/span>疾病方面的專業(yè)基礎。比如說解剖學、病理和生理。它是臨床工作的趣味劑,也是科研的潤滑劑。
在工作中,你能對一種疾病的前世今生和術后轉(zhuǎn)歸說出個一二,你的專業(yè),一定會有人認可。
同時,積累??苹A知識,能讓你讀文章時更有的放矢。比如在“前言”部分,因為你有專業(yè)積累,你會對專科概念和目前治療方法及難點有所熟悉,相對而言在這篇文章中,你需要重新掌握的內(nèi)容就會少,看一篇文章的壓力也隨之降低,心態(tài)更輕松,你會釋放更多精力和腦力,來關注文章中其他重點部分。
我們在看一篇文章時,是看專業(yè)知識和護理科研方法兩方面。提升??茖I(yè)知識,它既是科研的基礎,也是科研之路的捷徑。增加??频膶I(yè)基礎知識是為讀文獻助力,更是為科研助力。
三、如何高效記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容易看了就忘的原因在于筆記過于零散,知識點未在腦海里吸收,如同一堆散磚,難以蓋成房子,筆記不能被有效利用起來。
好筆記怎么做?它需要符合幾個標準。方便查找省時省力,想用時還容易調(diào)取。
好工具推薦
好的工具能讓我們加速百倍,不要總是讓自己看上去很努力,嘗試讓自己高效起來。一篇文章的精讀梳理,推薦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工具有很多款,你只需在同類型的產(chǎn)品中熟悉一款即可。它能幫助梳理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且方便隨時修改和隨地查看。
多篇文章的筆記,用excel表格梳理,將一篇文章中重要的句子摘抄下來,并打上你消化吸收后的關鍵詞或標簽,這樣就能形成自己專屬的文獻閱讀筆記庫,下次需要了解看過的文章是否有哪個知識點時,只要在本地excel表中進行搜索就可以了。這樣能很好地避免看了就忘的尬尷。
小結
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好的選擇決定好的結果,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才能野蠻生長。
在科研入門階段,從本專業(yè)出發(fā),順從內(nèi)心興趣與好奇的指引閱讀文獻;對于一篇文章的閱讀,每階段應有所側重,有所舍棄,重點關注研究思路,同時運用工具,做高效清晰的筆記,遵循閱讀從易到難、從中到英的順序,有序成長,次第花開。
祝愿我們都能看得懂、記得住,還有趣的閱讀體驗,開啟螺旋式上升的護理科研人生。
作者簡介
文章作者:李珍
作者單位: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