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狗十三》,最真實的中國式家庭教育困局
來源:好上學(xué) ??時間:2024-03-28
長大真疼
《狗十三》一直是一部神秘的影片。
經(jīng)常有人說,生孩子之前要是先考試就好了,不及格的不能當(dāng)父母。
如果真有這門課,曹保平導(dǎo)演的《狗十三》能列為參考教材,看過它的人會對孩子付出更多的愛,更加小心。
狗13,是十三歲女孩和狗的故事,也像一句罵人話。
十三歲是個人生破滅期,上初中后,你發(fā)現(xiàn)自己很像大人了,你發(fā)現(xiàn)大人特別不靠譜。
成家立業(yè),子孫滿堂,甚至當(dāng)了辦公室主任,都不代表一個人成年、成熟。
孩子是成年人的試金石,多少爸爸在平輩的社交場合長袖善舞、八面玲瓏,但只要一和孩子打交道,立刻被打回原形——幼稚、愚笨、不靠譜。
養(yǎng)孩子是成年人世界的終極大考,《狗十三》的故事就像一場模擬測驗,一群成年人把女主角小姑娘團(tuán)團(tuán)圍住,一個都沒能及格。
1
回想一下你的13歲,周遭是什么樣的氣味?
那時候的你有些什么秘密?為什么而苦惱?
是不是那些事如今看上去微不足道,但你卻仍然記得當(dāng)初的揪心。
李玩是西安的一個普通學(xué)生,她跟很多女孩不一樣,她喜歡天文和物理。
她目前最苦惱的是只能選擇一個興趣小組,所以天文和物理總有一個要舍棄。
然而即使終于做出了艱難選擇,一切卻并不能如她所愿。
因為她的英語很差,在班主任辦公室,她爸爸強行更改了她的選擇。
那時候的李玩還能因為生氣,跟爸爸耍脾氣。
李玩的原生家庭是破裂的,父母離婚,母親不在身邊,父親再婚,她跟著爺爺奶奶住。
爸爸是個商人,平常很忙,偶爾陪她半天,大部分時候給錢。
老人乃至全家族都十分寵她,寵到不敢告訴她,她的后媽給她生了一個弟弟。
過度溺愛,等同于不分青紅皂白的縱容,等同于沒有理解過程的一刀切,在對是非對錯還缺乏判斷力的孩子面前,她成了家庭范圍內(nèi)的“絕對正確”,這將導(dǎo)致她嬌蠻無理,以及心智上的缺陷。
這樣典型的原生家庭,父母角色的缺失,老一輩的溺愛,注定了李玩性格里的任性和執(zhí)拗。
這也為她后續(xù)性格中表現(xiàn)出來的極端做了鋪墊。
這種暴力的力量一直被人們輕視,直到后來大人們嘗到叛逆的苦果,但他們通常不會反省是自己溺愛的責(zé)任。
2
一切源于一只狗。
爸爸買了一只狗給李玩,這狗與她天生親近,沒幾天李玩就接受了它,并給它起名“愛因斯坦”。
日子一長,她們的感情越來越深,同吃同睡,不可分離。
但爺爺一個不留神,將狗丟了。
事發(fā)之后,全家都非常緊張,整整齊齊坐在家中等李玩回來。
孩子嘛,有了新玩具就會忘記舊玩具,哄哄就好了。
所以后媽買了李玩一直想要的滑冰鞋,果然,李玩滑了兩圈,暫時忘記了愛因斯坦。
但紙包不住火,李玩還是發(fā)現(xiàn)了。
爸爸上前解釋,爺爺年紀(jì)大了,你得體諒,不行就再買一只。
理是這么個理,但他們竟然連找都沒去找。
李玩奪門而出,發(fā)瘋似的四處找狗,找到聲音嘶啞,不顧一切。
爺爺追出來,根本勸不住,反倒被李玩推倒在地,扭傷了腳。
回到家,李玩躲在屋中大放搖滾樂,爸爸氣急敗壞,但爺爺奶奶依然維護(hù)著她。
第二天,李玩將尋狗啟示貼滿了大街小巷,尋狗并未停止。
直到有一天,后媽帶來一只新的狗,說找到了。
但這狗沖著李玩齜牙咧嘴,極不友好。所有人都說這是愛因斯坦,李玩堅稱不是。
當(dāng)然,這確實不是,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樣,虛假而強制的力量讓人無法開口說真話,而所有人都在指鹿為馬,更是荒誕不堪。
△ 如果所謂的成年人就是合伙睜著眼說瞎話,成年有什么意思?
可以看到這家人如何對待孩子:不關(guān)心,不信任,不體諒。
最侮辱人的是這一刻,親奶奶親堂姐和后媽厚著臉皮在李玩面前顛倒黑白。
可以糊弄,可以哄騙,不用講道理,不用說實話,這家大人對孩子,更像是在對付某種智力和感情都不豐富的小動物。
李玩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成年人世界的崩塌,從此開始。
3
她跑出家門,去夜場喝酒,直到爸爸的出現(xiàn)。
幾十年沒出過家門的奶奶,因為放心不下,跑出來找她,爸爸帶著她開車四處找奶奶,直到看到在一棟樓下迷路的奶奶。
回到家,爸爸第一次狠狠打了李玩。打完抱著她說:我打你是因為愛你,長大你就明白了。
△ 這么大的姑娘,不應(yīng)該再摟在腿上,這說明父女倆已經(jīng)兩三年沒這么說話了
“為你好”是父母的萬能句子,打一巴掌再給一顆糖,也是很多父母的經(jīng)典教育方式。
但在這次體罰之后,李玩徹底變了,變得懂事了,但那個真實的李玩,消失了。
體罰帶來的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恐懼,對一個孩子身心的嚴(yán)重影響無需贅述,這種暴力教會的“乖”,只是一種拔苗助長式的畸形成長。
于是,李玩學(xué)會了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懂得看大人的眼色行事,她開始接受新來的“愛因斯坦”,她的自我在這場暴力中被徹底犧牲。
而她只是想找回愛因斯坦,即使找不回來了,也不需要一個冒充的,為什么就沒人能聽她說兩句呢?
確實沒人顧得上她了,家里的新成員,李玩的弟弟成了新的“世界中心”。
他坐在李玩的椅子上摔倒了,第一句喊的就是“打椅子,打姐姐”。
熟悉嗎?中式教育下,多少家庭的小孩摔倒了喊“打桌子”“把地刨了”,第一時間不是鼓勵爬起來繼續(xù)走,而是懲罰讓自己摔倒的東西。
4
第二只“愛因斯坦”就是這樣一個犧牲品。因為咬傷了弟弟,被后媽要求送去狗肉店,李玩自此再也沒有見過它。
她的哭喊沒有人再在意,沒有人能夠體會,兩只狗的離去對她意味著怎樣的傷痛。
如果說第一只狗是痛徹心扉的深情,那么失去第二狗后的李玩,就像看到被拋棄的自己,對父親的愛產(chǎn)生了根本的懷疑,從此小心翼翼,哀莫大于心死。
她在家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從前的偏愛現(xiàn)在完全復(fù)制到弟弟身上,失落和沮喪無人能說。
而這一切,她的爺爺奶奶、爸爸后媽心里一清二楚,但他們選擇視而不見,這是另一種冷暴力。
最怕不是沒被愛過,而是被愛過再被遺棄。
△ 小姑娘先前的堅持倔強,都是因為相信自己被愛,現(xiàn)在她產(chǎn)生了動搖
這段戲點出了一個真相:
叛逆行為不僅僅出現(xiàn)在小混混身上,它和暴力類似,都是兩代人互相控制的武器。
父母和孩子的權(quán)力之爭,往往是成年人想要掌控局面,要求孩子接受壓制,服從自己。
而很多孩子面對這樣的困境就會故意“干壞事”,用叛逆行為激怒父母,讓他們失控。
這么做代價很大,會被責(zé)罵,會挨揍。
但他們也為自己爭出了一點小小的空間,因為一切終于不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中了。
叛逆和暴力就這樣互為因果,一體兩面。
兩代人在各自的世界里,同時獲勝,同時慘敗。
5
“爸爸,我隨時都準(zhǔn)備原諒你”
在這場父女拉鋸戰(zhàn)當(dāng)中,爸爸只要表現(xiàn)出一點溫柔和理解,李玩就會一次又一次滿懷希望地迎上去。
爸爸改了志愿。
“不理他?!?/p>
但他送來小狗哄李玩開心,跟她講和。
“原諒他?!?/p>
爸爸打了李玩。
“討厭他,害怕他?!?/p>
但是爸爸說愛自己的時候也很真誠。
“我也有不對,原諒他?!?/p>
爸爸因為李玩出去喝酒而發(fā)火。
“他很兇,但他關(guān)心我?!?/p>
卻在談生意的飯局上要求李玩給油膩伯伯敬酒。
“他不關(guān)心我,他只是在控制我?!?/p>
爸爸一次次地讓李玩失望,但總是一句話一個笑,她就會原諒,好像那些傷害都不是事。
往往父母有多不靠譜,孩子就有多寬容。
哪怕出生在最混蛋的原生家庭,很多人也會無窮無盡地給父母機會。
盡管寬容善良很可能又被變成刀子,轉(zhuǎn)過來扎回自己身上。
十幾歲的清澈少年最講道理,
他們渴望穩(wěn)定的愛和理解,想要一套可預(yù)期的規(guī)則,這樣才知道如何跟大人打交道,如何保護(hù)自己。
幾十歲的油膩中年最不講理,
這個可以妥協(xié),那個可以變通,我的利益寸土不讓,你的想法,我不在乎。
李玩曾經(jīng)問朋友:“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
李玩始終在等爸爸表現(xiàn)出一個成年人該有的樣子。
但李爸爸的愛是敷衍又歇斯底里的,一會兒多得溢出來,馬上又干涸不見。
只讓李玩窺見了一個雜亂無序、油膩不堪的成年人世界。
6
好吧,我改
大人們欣喜于李玩的蛻變,她不拒絕不反抗不表態(tài),只是默默接受著指令。
她接受了不耐受的牛奶,并開始成為爸爸應(yīng)酬飯局上的那個敬酒殺手锏,小小女孩端起酒杯,各位叔叔伯伯誰還好意思拒絕。
她開始在所有家人都以為她要發(fā)作時,吃掉了某個叔叔專門為她點的一道狗肉。
她心里在哭泣,但臉上是微笑。她心里在罵娘,但嘴上說謝謝。
成人世界的第一課——偽善,她在努力學(xué),就快學(xué)會了。
不僅如此,她還成了品學(xué)兼優(yōu)的好學(xué)生,英語考了第一。
或許學(xué)習(xí),是她現(xiàn)在遇到的唯一單純的事。但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成人世界的第二課——交易。
有些愛是要靠爭取的,有些權(quán)利是要靠交換的。
只有考了第一,才能換來爸爸的笑容和陪伴,才能有一個提出條件的機會。
這一次,李玩希望找到被爸爸強行帶走的第二只“愛因斯坦”,他們來到養(yǎng)狗的地方,沒有找到。
這一次,李玩沒哭也沒鬧。
但爸爸哭了。他捂著李玩的臉,不讓她看見自己,他哭著說自己不是個好爸爸。
他或許感受到了自己將女兒親手馴化成了一只溫順的家養(yǎng)動物,他或許感知到了自己的錯誤,但他不會收手。
因為他的小兒子,正在滑冰場上孤立無援地接受訓(xùn)練。
就像李玩后來一直勸慰自己的那句話:
“這樣的事,以后還多著呢。”
7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看這種青春片,除了憐惜,更多的還是警醒自己。
不要像李玩家的大人這樣做父母。
家應(yīng)該是最寬容、最講理的地方,要讓孩子可以放心地愛,大聲地哭,可以犯錯,更可以認(rèn)錯。
尤其是爸爸,請對那個只能抱緊你的瘦小靈魂,溫柔以待。
找國際學(xué)校就問小幫妹!專業(yè)又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