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同大學 大同大學的海上依稀大同夢——上海大同大學 - 百度...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4-08-12
今天,好上學小編為大家?guī)砹松虾4笸髮W 大同大學的海上依稀大同夢——上海大同大學 - 百度...,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
大同大學的中國知識分子創(chuàng)辦的大同大學
馬學強(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本文是為紀念上海大同大學創(chuàng)辦100周年所撰)
◎1912年3月,胡敦復等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大同學院,到如今,大同已經(jīng)走過了整整一個世紀的風雨歷程。在其四十年的大學歷史中,大同一直是上海乃至全國私立大學中的翹楚,素有“北有南開、南有大同”之說。
◎1920年代的教育部報告稱:“綜合言之,此次視察六校(復旦、滬江、大同、大夏、光華、暨南),……據(jù)視察結(jié)果,辦學精神,極為貫注者,為大同、滬江二校。理學院 辦理較有成績者,亦為滬江、大同二校?!?
◎1922年大同學院正式立案并改稱大同大學。經(jīng)過第二次立案后,私立大同大學的行政體系逐步完善,院系設置基本成型,進入繁榮時期。
◎1928年起,大同大學已經(jīng)成為中國第一流私立大學,大學科有文學院、理學院與商學院,下設九系,普通科有高中、初中兩部,全校占地90畝,大的建筑物15座,有學生八百余人。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大同大學毅然創(chuàng)辦工學院,下設電機、土木、化工三系,1948年添設機械工程系。至1948年,大同大學部學生已逾2700人,中學部學生逾2500人,為滬上私立大學榜首。從1941年至1952年,工學院共畢業(yè)學生2228人,這些人后來成了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才。從大同學校走出來的兩院院士就有39位。
◎1952年,大同大學在院系調(diào)整中被撤并 ,大學部分被并入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學校,僅中學部分在繼續(xù)發(fā)展。1952年以后的大同中學,隨著時代的波濤蜿蜒向前。
民國學校的類型多樣,創(chuàng)辦人的教育背景與社會經(jīng)歷亦各異。上海大同大學是一所由中國知識分子自己創(chuàng)辦的學府。大同大學的創(chuàng)立,有其深厚的社會基礎與人文積淀,以胡敦復為首的大同創(chuàng)始者,大多源自江南世家、詩禮之族,潛移默化,傳承沿襲,秉承悠久的士大夫辦學傳統(tǒng);但同時也彰顯了時代的演進,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有出海留洋、就讀于歐美名校的經(jīng)歷,頗具世界視野,深得西方辦學的精髓。出入中西之間,兼通新舊之學,所以自辦的大同大學,格局與氣象非同一般。 清王朝覆滅,民國創(chuàng)立,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民國元年(1912),在上海陸續(xù)涌現(xiàn)了一些新式學校,大同學院(1922年改稱大同大學)即為其中的一所。大同學院創(chuàng)辦之前,上海已經(jīng)有不少各類性質(zhì)的學校。翻閱商務印書館所編、民國元年出版的《上海指南》,其中列舉了7所“大學?!?,分別是:南洋大學、中國公學、復旦公學、震旦大學院、神州大學、圣約翰大學堂、浸會大學堂。還有一批中學校、師范學校、小學堂、幼稚園、女學校及其他各類學校。這一時期上海的學校,一般可分為兩類:一由傳教士或其他外國僑民開辦的學校;二由中國人自己所辦的學校。國人自辦的各類學校中,又有公立與私立之分,所謂公立學校,“是指公款籌辦并直接受上海地區(qū)教育局管轄的學?!薄6搅W校,在經(jīng)費上均需自給,但也要受教育局的監(jiān)督。1912年3月胡敦復等人在上海南市創(chuàng)辦的大同學院,就是一所由中國人自辦的私立學校。據(jù)吳在淵的《大同大學創(chuàng)辦記》記載:“大同經(jīng)費,向持不募捐款,不取官中津貼之旨,故全恃立達之補助,立達則仰給于社員。”
大同的創(chuàng)辦與一個叫“立達學社”的學術團體密切相關。1911年夏,在清華學堂任教的胡敦復與一批主要來自江南地區(qū)的教員朱香晚、華綰言、顧養(yǎng)吾、吳在淵、顧珊臣(丞)、周潤初、張季源、平海瀾、趙師曾、郁少華諸人,有鑒于其時教育尚未發(fā)達,決定取《論語·雍也》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之意,成立“立達”學社,以“自立立人,自達達人”為宗旨,推舉胡敦復為社長。
立達學社成立后,社員們講學勵志,非常關注時局,尤其關心通商都會上海的動態(tài)。由于游美學務處和清華學堂的一些事務均受制于美國公使館,在教學方式與生活待遇上,中美教員之間也多有隔閡與差距。1911年秋,因不滿清華學堂外國主事者的辦學方式,胡敦復以不能遵辦辭職,離開清華來到上海。不久,武昌起義爆發(fā),上海響應光復。立達學社其他社員相繼離京,與胡敦復會合于上海,他們在這里積極籌建新學校。
胡敦復抵滬后,受老師馬相伯先生的特聘,赴復旦公學擔任教務長,同時,與立達學社成員保持密切聯(lián)系。后因一瑣事引發(fā)復旦學生*,復旦校董會重組校務,胡敦復借此離開,與立達學社成員專心致志籌辦自己的學院。經(jīng)數(shù)次商討,立達學社同仁決定創(chuàng)辦大同學院,以“研究學術,明體達用”為宗旨,以“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為校銘。為何定“大同”為校名?據(jù)郁少華在《大同大學校史》中的記載,“系取義禮記禮運篇,揭大同之意”。(《禮運·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謂大同。)
在大同學院開辦前的1912年2月,立達學社存有224.548元。學校開辦后,費用上升,1912年7月,有一項“特別捐”即達1961元。此后,社員們投入的錢不斷增加,用于大同學院不斷增加的各筆開支。立達學社社員繳納的社費(社金)成為大同辦學初期資金的主要來源,對此,立達學社社員郁少華后來回憶:“(大同)所有任教任職,均不支薪,其在他埠服務者,并以所得薪水百分之二十,為立達學社之經(jīng)費,亦即為大同之經(jīng)費,另以所得薪水百分之一,為社員應繳之社費,其在大同任職,同時在他處*者,所得之薪水亦如之?!鄙鐔T們還把在其他地方其他學校任職的薪水拿出來作為立達學社的經(jīng)費,也就是大同學院的經(jīng)費。
從北京到上海,立達學社成就的最大一項事業(yè)就是創(chuàng)辦大同。早期立達學社的社員大多年富力強,最大的是朱香晚,44歲,最小的是顧珊臣,僅24歲。他們懷抱理想,準備在上海一展宏圖。立達學社的同仁一致推選胡敦復為校長,“資其學廣聞多,擘畫周密,以遂其素所志(主)張分科崇實之志”;而推年長的華綰言為教務、庶務員,“資其以身作則,德化諸生,以遂其素所主張以誠感人之道。”立達與大同密不可分,初期大同學院的教師,實際上大多數(shù)也就是立達學社的社員。 無論是立達學社的組建還是大同學校的發(fā)展,其核心人物無疑是胡敦復。胡敦復長期兼任立達學社社長與大同校長,其地位可想而知。
胡敦復,來自江蘇無錫有著深厚人文底蘊的江南世家,其先祖胡瑗(993—1059年),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蘇泰州)人,北宋名儒,也是一位教育家,世稱安定先生。宋景佑年間,胡瑗開始到蘇州一帶設學講授儒家經(jīng)術,經(jīng)范仲淹的引薦,胡瑗以布衣身份,得到仁宗召見,被授試秘書省校書郎。范仲淹經(jīng)略陜西時,被舉薦為丹州(今宜川縣)推官。后以保寧節(jié)度推官教授湖州。胡瑗在地方重教興學,卓有成效,名聲遠播。曾為太子中舍。嘉祐初,擢太子中允、天章閣侍講,仍治太學。以太常博士致仕,歸老于家。后胡氏一支就定居于無錫。
胡瑗后代秉承家風,崇文重教。至胡瑗的第二十九世孫胡和梅,幼承家學,稟性仁厚,操行至清,急公好義。曾以恩貢生任桃源縣(今江蘇泗陽)教諭,清末被舉為江蘇咨議局議員。有子四,其中長子爾平(后改名壹修),次子爾霖(字雨人),三子爾洽(字合如),四子保如。胡壹修即為胡敦復之父。
在家族中,對胡敦復影響較大的是他的仲叔胡雨人。胡雨人生于同治丁卯(1867),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后留學日本弘文學院師范科,曾參加同盟會?;貒髿v任北京女子師范學堂校長、江陰南菁書院院長、無錫公益工商中學、常州中學、宜興中學等校校長,并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胡氏公學及圖書館。妻王氏于結(jié)婚三年后病故,繼娶王氏表妹周韞玉為妻。周韞玉亦熱心教育,曾任教于麗則女校和蘇州振華女校,舉凡修身、國文、歷史、地理均能勝任代課。光緒三十四年(1908)秋,協(xié)助雨人在北京創(chuàng)立女子師范學堂,以齋務長兼教修身,曾赴日考察女子師范學校。有二子一女:憲生、健生,女兒胡卓。按胡敦復之子胡新南的說法:胡雨人“在教育界和馬相伯、吳稚暉都是同一時代的人,而且和他們齊名。因此家中的教育工作,所有子侄輩包括媳婦在內(nèi),都由雨人公負責帶領”。
胡壹修、胡雨人兄弟重視教育,始自家庭。所以胡家子弟,入學較早。胡敦復的啟蒙教育,受教于叔叔胡雨人。1897年,當胡敦復12歲時,南洋公學開辦,胡雨人即讓侄兒考入學習。后進入震旦學院,師從馬相伯、蔡元培、吳稚暉等諸名士,并學習拉丁文。后在胡雨人的鼓勵下,與大妹胡彬夏同赴南京參加“江寧學務所”舉辦的官費留學考試,雙雙考取。家族重教育的傳統(tǒng),使胡氏子弟無論在延續(xù)舊學抑或接受新式教育方面均“捷足先登”,受惠良多。尤其提及“女子教育”,胡家也是開風氣之先。后來大同學院創(chuàng)辦,招收女生,與胡氏的家族傳統(tǒng)不無關聯(lián)。
胡氏家族與大同的關系,從立達學社的成員構(gòu)成與演變中也可窺知一二。自立達學社成立以來,雖陸續(xù)吸收了一些新社員,但選擇頗嚴,故入社者甚少。其社員變動情況如下:1912年,有王君宜、陳士辛、吳步云、曹梁廈(惠群)4人加入。1913年加入者,僅顧勗哉一人。以后十余年,并無人加入。直至1927年,追認胡明復為社員,并延請葉上之、胡憲生、胡剛復,及胡范若4人為社員。1937年又公議延請胡卓為社員。同年,還延請關實之、陶慰孫為社員。此后,無新社員加入。
四十余年來,入社者總計只有24位,其中11位為最早一批社員,后陸續(xù)加入的僅13位,其中來自胡敦復家族的有:胡明復、胡剛復、胡憲生、胡范若、胡卓5人,連胡敦復在內(nèi)共6位。換言之,立達學社24位社員中,胡氏家族成員占了四分之一。其中,胡明復、胡剛復為胡敦復弟弟,胡范若為胡敦復妹妹;胡憲生、胡卓為胡雨人的子女,即胡敦復的堂弟、堂妹。敦復、明復、剛復與憲生等,曾相繼留學海外,而胡家的女兒如胡范若、胡卓等,也“均留學日本、美國,有聲于時”。
胡氏家族中的不少成員與子弟,或執(zhí)教于大同,或就讀于大同。以1927年為例,胡敦復主持大同大學,成立校董會,推馬相伯為第一任董事長,呈請國民*立案,當時文學院院長由胡憲生擔任,外國文學系主任由胡卓擔任,理學院院長為胡剛復,下設數(shù)學系,主任胡剛復兼,哲學教育系,則由胡敦復自任,其他家族成員也各有職務。此時大同大學,“規(guī)模大具,校謄蒸蒸日上”(楊愷齡:《胡敦復先生行述》,載無錫村前版《胡氏宗譜》,1998年刊印)。胡敦復、胡剛復、胡憲生的子女也大多就讀于大同。據(jù)胡新南回憶:“小學畢業(yè)后我就跟父親回到上海,在上海的大同大學附中念初一?!以诖笸咧挟厴I(yè)以后,也想去報考公立大學。記得那時我向繼母要錢去報名,她問我要錢做什么用?我說要去報考清華大學,正在這時候,父親剛好走過來,問說:‘他要錢做什么?’母親說:‘他要去考清華。’父親聽了就說:‘不要給他錢!’又很嚴肅地對我說:‘我自己辦的學校你不念,誰還去念?’被父親這么一說,我也就沒去成清華了,于是進入大同大學化學系就讀?!焙霞易宀簧僮拥艿慕?jīng)歷與胡新南相似。這體現(xiàn)出胡敦復辦學的自信。
無錫胡氏家族與上海大同大學的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郁少華在《大同大學校史》中提到:“此締造艱難之大同,經(jīng)數(shù)十年之經(jīng)營努力,對于社會,略有貢獻。雖由于創(chuàng)辦人不辭勞瘁,培養(yǎng)孕育此赤子,然亦有賴于校內(nèi)教職員之同心一德,及熱心贊助本校,如馬相伯及吳稚暉先生等指示提攜之功,并穆、竹二君協(xié)助之力也?!蔽闹刑岬降鸟R相伯、吳稚暉,曾先后擔任大同大學校董會董事長,而“穆、竹二君”,穆指的是穆湘瑤(字恕齋),竹指的是竹淼生,他本身是大同學生,后任大同大學校董。
要辦好一所學校,背后的“社會資源”非常重要。隨著新資料的不斷發(fā)現(xiàn),與大同辦學有關的人與事,其內(nèi)在聯(lián)系也逐漸被揭示出來。從立達學社社員尤其是胡氏三兄弟的教育背景及主要社會經(jīng)歷可以梳理出多條脈絡:
其一,近代上海學校發(fā)展的脈絡。胡敦復從小隨其叔胡雨人讀書,12歲到上海,先后從馬相伯、蔡元培諸名師游,相繼就讀于南洋公學(后改稱交通大學)、震旦學院、復旦公學等,并在徐匯公學從馬相伯學拉丁文。胡敦復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豐富的社會經(jīng)歷,“故中英文、數(shù)學之根基深厚,新舊學無所不通”(楊愷齡:《胡敦復先生行述》)。明復、剛復也在很小的時候來到上海,均曾在南洋公學學習。后剛復入震旦,以“震旦預科”通過庚子賠款留美生考試,入哈佛大學。胡氏兄弟在上海所接受的這段教育,與晚清上海教育的格局有關,既有教會學校,也有國人自辦的學校,從徐匯公學到震旦學院,從南洋公學到復旦公學,這是上海早期新式教育涉及的幾所重要學校。胡氏兄弟從上海起步,相繼赴美國留學,其中胡敦復早些時候即獲得康奈爾大學學士學位,而明復、剛復后均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三兄弟先后回到上海,從事他們的辦學活動和教學研究工作。他們在自辦大同大學的同時,后皆任交通大學教授。其中,胡敦復一度任復旦公學教務長,后兼任交通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系主任,在交大任職長達15年(1930-1945年)。從某種程度上說,胡氏兄弟的經(jīng)歷較完整地反映出近代上海學校發(fā)展的軌跡與歷程。
其二,近代留學生的脈絡。胡敦復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天文、數(shù)學等學科。此時,正值清*外務部以美國退還庚子賠款之錢款成立“游美學務處”(總辦為周自齊),并創(chuàng)辦“游美肄業(yè)館”(后更名“清華學堂”),招收優(yōu)秀學生資送留美深造。胡敦復先是在“游美肄業(yè)館”任教,后受聘為“游美學務處”(設于北京清華園)教務長,負責招生事宜。不久,“游美學務處”借北京清華園故址自辦一所留美預備學校即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清華學堂成立后,胡敦復接任教務長。宣統(tǒng)元年(1909)八月,招考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對象為二十歲以下的高中生,在美先讀一年預科,而后再去各大學就讀。這一批共錄取程義法、梅貽琦、程義藻、王琎、胡剛復、徐佩璜、張廷金等47名學子先行資送放洋赴美留學,胡敦復還陪同前去安排他們?nèi)雽W。第二批在宣統(tǒng)二年(1910)七月舉行,考取趙元任、竺可楨、胡適、胡達(明復)、胡憲生、過探先、周象賢等70人,同年赴美留學。第三批是在宣統(tǒng)三年(1911)八月考試,考取梅光迪、陳長蘅、姜立夫、王賡、衛(wèi)挺生、王求定等63位赴美深造。這些品學兼優(yōu)的菁英,在美取得學位后回國,很多成為現(xiàn)代中國文化、科技各學術領域的開拓者或領導人。清華的這三批直接留美生共180人,其中,胡剛復、胡明復為胡敦復的弟弟,胡憲生為胡敦復堂弟,過探先娶胡敦復堂妹胡竟英為妻,姜立夫娶胡敦復妹妹胡芷華為妻,他們與胡敦復關系緊密自不必說。而其他的一些留美學生,不少人與胡敦復也一直保持密切聯(lián)系。
無論是近代上海學校的傳承體系,還是與胡氏兄弟有關聯(lián)的那個留學生網(wǎng)絡,均與近代中國社會與文化發(fā)展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
以大同大學校董會為例。1928年至1952年,大同共有校董35位,仔細分析其構(gòu)成,有幾類:一為立達學社社員與胡氏家屬成員,如胡敦復、朱香晚、吳在淵、平海瀾、曹惠群、郁少華、華綰言、胡憲生、胡剛復、王志莘(胡敦復的妹夫,胡六英之夫)等;二為胡敦復早年在上海就讀時的老師,如馬相伯、蔡元培、吳稚暉等;三為清華的早年留學生,如竺可楨等;四為大同的校友,這是大同創(chuàng)辦以后發(fā)展衍生出來的,如竹淼生,大同大學新閘路校舍,“乃得校友竹君淼生之協(xié)助,在新閘路質(zhì)得基地五畝許,自建四層樓新校舍,于民國二十八年秋季落成,即于八月間遷入。”五為社會名流,如宋漢章等。
再以幾位具體人物為例。1897年10月,胡敦復入上海南洋公學剛設立的外院學習。1898年春,南洋公學成立中院,他即考入中院學習,至1901年中院畢業(yè)。時值南洋公學新設特班招生,胡敦復又被選入。其時,蔡元培為南洋公學特班教習。1903年,在南洋公學執(zhí)教的蔡元培商請在徐匯公學的馬相伯開辦學校,教授西學?!跋仁?,蔡孑民先生等以求西學必先通其語言文字,而西人教會學校及國人自辦之學校但會童蒙設法,因襲成規(guī),徑迂時緩,不合成年人求學之用,乃邀約同志胡敦復炳生貝季眉壽同諸君,請先生講拉丁文。至是,先生以來求學者眾,……”(《上海各界追悼馬公相伯大會特刊》,“馬相伯先生百歲年譜”,1940年刊?。倪@些資料來看,胡敦復與馬相伯、蔡元培等先生等早已相熟。1903年,64歲的馬相伯聯(lián)合南洋公學師生數(shù)人創(chuàng)辦震旦學院。隨后,胡敦復也轉(zhuǎn)入震旦公學讀書。在《震旦校友》中記載:胡敦復,學年癸卯(1903),后為大同大學校長。1905年,馬相伯創(chuàng)辦震旦未久,即因“外籍教授(南從周等)以耶穌會派之教育統(tǒng)治學校,以陶冶宗教意志為主旨,關于訓練則采取嚴厲干涉主義,與初創(chuàng)學院時養(yǎng)成自治之風不同”(盛成中:《馬相伯先生榮哀錄》),于是率領學生離校,于吳淞另創(chuàng)一校,這就是復旦公學。胡敦復追隨馬相伯,又成了復旦公學的學生。1911年胡敦復在辭去清華學校的教務后,因老師馬相伯的邀請,曾一度主持復旦教務。在了解這段歷史后,就知道了胡敦復與馬相伯、蔡元培等人之間的淵源。
作為胡敦復參與的清華考選留美學生,胡適于1910年赴美留學,獲得多個學位,后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與胡適一起留學的還有胡明復,1910-1914年間,兩人均有一段康奈爾大學的共同經(jīng)歷。后來,胡適來滬,曾幾次拜會胡敦復、胡明復兄弟。1926年3月,值大同建校十五周年,胡敦復還曾邀請胡適來校演講。
除胡敦復兄弟外,其他立達學社的社員,均有一定的社會交游與關系網(wǎng)絡。大同辦學的社會資源豐富,與海外著名高校,以及國內(nèi)的主要大學、學術機構(gòu)如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北洋大學等都有密切聯(lián)系,大同的不少教師本身就是這些大學的教授,他們共同為近代中國新知識傳播、新學科構(gòu)建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上海大學有哪些
1、復旦大學
上海市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大學數(shù)量比較多,其中復旦大學就是名校之一。復旦大學擁有非常不錯的地理位置,再加上雄厚的教學實力,深受廣大高三學生的認可。復旦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 全國重點大學 之一,也是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2、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是一所可以媲美復旦大學的高校之一,在全國大學的排名也非常靠前,實力雄厚院校專業(yè)眾多,是值得大家報考的大學之一。上海交通大學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
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
的全國重點大學。
3、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是上海市名校之一,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性重點大學之一。該校是由教育部、國家海洋局、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也是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4、華東師大是985
211工程 大學,在我國的師范類學校中, 華東師范大學 僅次于 北京師范大學 ,排名第二,很受女性考生的歡迎。教育學,心理學,播音與主持,地理科學是華東師范大學的王牌專業(yè)。
5、上海財經(jīng)大學
是一所211工程財經(jīng)類學校。由于上海財經(jīng)大學的畢業(yè)生薪資僅次于 清華大學 ,在全國的各大高校的排名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所以 上財 的錄取分數(shù)也是只升不降。上財?shù)? 會計學專業(yè) 在國內(nèi)排名第一,是非常熱門的。
上海大同大學為何被解散
大同大學是民國時期上海十分有名的私立大學之一,尤以理工著稱,有"北南開,南大同"之美譽。
作為上海地區(qū)一私立大學,大同學院既沒有*的扶植,又沒有大資本家的援助,憑借的完全是這十多位知識分子的捐助。創(chuàng)建早期,為維持擴展校務,立達學社不斷修改章程,以籌集款項。
與一般私立大學主要發(fā)展方向為文商法不一樣,大同大學一直以理工聞名滬上。大同這一辦學特色自然與立達學社社員教師群體的學問背景有極大的關系。社員教師群體中前期是文理各半,后期以理工為主,總體上是以理工背景為特色,如在中國近代 數(shù)學發(fā)展史 上有重要貢獻的胡敦復、吳在淵、胡明復,著名物理學家和教育家胡剛復,著名化學家和教育家曹惠群、陶慰蓀等。
1952年10月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大同大學商學院并入上海財經(jīng)學院,理學院并入 復旦大學 ,工學院相關科系分別并入 同濟大學 、交通大學和 華東化工學院 ,文學院(文學系、哲學教育系、史地政治系)并入華東師范大學,取消大同大學建制。
注:
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diào)整 是中國對境內(nèi)高等院校進行的整合和重組,1950年代初期,中央決定重建教育體系,將大批原有綜合性大學內(nèi)的院系拆分,并重組成為新的專門學校。否定歐美式教育制度而移植 蘇聯(lián)模式 ,院系調(diào)整即其產(chǎn)物。
消極的一面:全國高校開始學習傳播蘇聯(lián)式的灌輸式教育,培養(yǎng)出的青年大多缺乏判斷力。高等學校從此喪失了教學自*。私立大學、教會大學全部被裁撤。如私立大學 上海大同大學 被分割,支離破碎;教會大學 上海圣約翰大學 、震旦大學等被瓦解并分配到其它院校內(nèi)。
樓主可以查閱相關的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diào)整歷史資料,了解詳細的調(diào)整內(nèi)容以及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影響。
大同大學的海上依稀大同夢——上海大同大學 - 百度...
大同大學是民國時期上海十分有名的私立大學之一,尤以理工著稱,有“北南開,南大同”之美譽。另一方面,立達學社——致力于教育事業(yè)的知識分子團體——創(chuàng)辦與維持大同大學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大同可謂“愛國辦學的范例”。 1911年1月,清*批準成立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該學堂專門培訓在全國選拔的留美學生,胡敦復被任命為清華學堂第一任教務長。
胡敦復(1886—1978)數(shù)學家、教育家。生于江蘇省無錫縣,其父胡壹修及仲叔胡雨人都是清末民初在當?shù)嘏d辦新學有影響的教育家和水利事業(yè)家。1907年,胡敦復與大妹胡彬夏皆通過考試,成為我國首次公派的留美學生。9月,胡敦復入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數(shù)學,1909年畢業(yè)后,適逢清廷成立游美學務處,即被招回國參加留美學生選派工作。從1909年8月至1911年6月,他在游美學務處主持考選了僅有的三批直接留美學生,共180人。他們中后來很多人都成為中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如梅貽琦、竺可楨、胡剛復、胡明復、胡適、趙元任、姜立夫等,說明胡敦復選才有方。
當時,清華學校里美國教員與中國教員待遇懸殊,不僅工資有近十倍之差,居住條件更有天壤之別。而且,由于游美學務處和清華學堂的許多工作都受制于美國公使館,在教學上稍有不合美國人心意的,公使館便橫加干涉。美方一定要在清華開設美國史地、政治、公民等課程,并要學生將美國歷屆總統(tǒng)、歷史上的名人,以及所有的州、州府,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川都一一背誦出來。這一切,引起了中國教職員的強烈不滿,也讓身為教務長的胡敦復十分憤懣。
為維護自身權(quán)益,胡敦復與同在清華任教的平海瀾、朱香晚、吳在淵、顧珊臣、郁少華、張季源、顧養(yǎng)吾、華綰言、周潤初、趙師曾等11人,于當年6月組織立達學社。學社以“自立立人,自達達人”為宗旨,胡敦復任社長。據(jù)創(chuàng)辦初期頒布的《立達學社簡章》,其主要社務分三部分:教育事業(yè),“或建設,或補助,或刊行著撰,但不妨礙政界,力之所至,節(jié)次進行”;常務每年暑期舉行大會議事,每月召開常會講習;雜務“裁答書函,收支款項”。簡章并沒有專門創(chuàng)辦高等學校從事教育的意向,主要是通過包括入社費、捐助等社費來補助或資助教育事業(yè)等,但其后的遭遇促成了他們最終結(jié)緣與創(chuàng)辦私立高等教育。
暑期開學后,胡敦復即主張清華學生應多讀理工科課程,這與美籍教員瓦爾德主張多念英文和美國文學、美國史地的意見發(fā)生分歧,于是,美國公使出面干涉。他遂以“不能遵辦”憤然辭職,隨即離開清華回到上海。吳宓評價胡敦復“為人才學極富,且就任以來辦事亦極有條理,但諸種舉動皆嫌過于專制,自拿主意,不與眾商量,所以同那些美國教員很不和睦,而且性氣高傲?!比绱丝磥?,辭職也是在情理之中了。10月,辛亥革命爆發(fā),立達學社十余名社員也集體辭職,南下申城,與胡會和。 1912年3月19日,由立達學社創(chuàng)辦的大同學院在上海南市區(qū)肇周路南陽里掛出了牌子,這天正是其首任校長胡敦復先生26歲生日。
當時的上海,新學雖比較發(fā)達,但除了南洋公學等少數(shù)官辦的帶有大學性質(zhì)的學校外,絕大多數(shù)都是教會學校,而少數(shù)官辦學校請的也是洋教員,用的也是洋教材。另一方面,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立達社員們頗能看清時弊,辦學者敷衍了事,不重學生德育之培養(yǎng),學生在校專攻洋文為留學作準備,并不注意科學與傳統(tǒng)學問之吸取。對此,《大同創(chuàng)辦記》有這樣記載: 在慨社會不良,官立學校辦事者皆以外粉飾而內(nèi)敷衍為事,偏重智育而置德育于不問,才乃為濟惡之端。教授成績,以學生之能否全行升級為標準。課程中體操、圖畫、手工、唱歌等項,無九十以下分數(shù)。學生于重要課目,或成績雖劣,乃無降級留級之患。所重專在外國語文,而科學、國文退居附庸之列.教育都類機械,而學者天賦之能力無自發(fā)展,以為無人出而改良,種族將日就退化。
因此,創(chuàng)辦一所不附庸于洋人,在學術上獨立,真正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大學,不但承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更要培養(yǎng)學生們健全的人格,使他們具備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成為早已縈繞在胡敦復等立達人心頭的志向?!按笸保等×x《禮記.禮運篇》中“天下為公,是為大同”之意,以“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為校銘,以“研究學術,明體達用”為宗旨。大同學院是中國知識分子執(zhí)著追求教育救國、科學救國道路的產(chǎn)物;是中華民國臨時*成立后,我國最早成立的一所高等學校。
以上就是好上學整理的上海大同大學 大同大學的海上依稀大同夢——上海大同大學 - 百度...相關內(nèi)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好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