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介紹
上海海事大學是一所以航運技術、經濟與管理為特色的具有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和文學等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
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發(fā)軔于上海,1909年晚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yè)學堂(南洋公學)船政科開創(chuàng)了我國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
1912年成立吳淞商船學校,1928年更名為吳淞商船??茖W校。
1959年交通部在滬組建上海海運學院。
從2000年開始,學校實行由上海市和交通部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體制。
2004年教育部批準上海海運學院更名為上海海事大學。
目前學校設有41個本科專業(yè),12個高職專業(yè),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交通運輸工程),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8個碩士學位點,2個專業(yè)碩士學位點(涵蓋10個專業(yè)領域,其中工商管理碩士是全國62所具有該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是全國30所具有該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
交通運輸規(guī)劃與管理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集裝箱供應鏈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為我國高校唯一批準立項建設的集裝箱供應鏈領域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產業(yè)經濟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國際法學、機械設計及理論、物流管理與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港口機械電子工程、港航電力傳動與控制工程、輪機工程等學科先后成為交通部和上海市的重點建設學科。
航海技術和物流管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
海關物流、外貿經濟、海商法、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港口機械)、信息工程(港口航運)等專業(yè)先后成為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項目。
學校分別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和2006年教育部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工作評估中獲得優(yōu)秀。
學校成為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學校還成為中國、新加坡、挪威三國政府在海事研究、開發(fā)、教育與培訓諒解備忘錄框架下的成員單位。
學校有全日制學生近一萬五千人,其中,本科生一萬余人,各類在校研究生二千余人。
幾十年來,學校致力于培養(yǎng)國家航運業(yè)所需要的各級各類專門人才,已向全國港航企事業(yè)單位及政府部門輸送了四萬余名畢業(yè)生。
學校被譽為是“高級航運人才的搖籃”。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比較合理、實力比較雄厚的師資隊伍。
全校共有教學、科研教師800余人,教授114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比例超過75%,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超過28%。
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的有62人,有30余人得到國家人事部、教育部、交通部、上海市教委的人才工程(計劃)資助培養(yǎng)。
學校實行校、院二級管理體制,現(xiàn)設有商船學院、交通運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物流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海洋環(huán)境與安全工程學院和基礎教學部等二級辦學部門。
學校擁有交通部重點實驗室――航運技術與控制工程交通行業(yè)重點實驗室,設有水上訓練基地,擁有萬噸級育鋒教學實習船,天鷹、天琴兩艘無限航區(qū)遠洋訓練船及29艘水上訓練艇。
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木蘭航運仿真紀念中心在臨港新校區(qū)建成。
學校設有以航運技術與控制工程交通行業(yè)重點實驗室、物流研究中心、電氣自動化研究所、水運經濟科學研究所和海洋文化研究所等組成的科學研究院,以及港口機械工程設計研究所、航海科學技術研究所、海商法研究中心等與航運有關的科研機構;有上海港口機械質量檢測中心、全國海洋運輸情報網(wǎng)等為航運業(yè)提供咨詢與科技服務的機構。
學校主辦并公開出版《上海海事大學學報》、《集裝箱化》、《水運管理》以及《計算機輔助工程》等學術刊物。
中國―新加坡經貿合作網(wǎng)站信息采編中心和中國―印度尼西亞經貿合作網(wǎng)站信息采編中心設在學校。
學校年科技經費超過9000萬,獲一批國家級科研項目及一大批部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其中,“現(xiàn)代集裝箱碼頭智能化生產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校重視并不斷發(fā)展與國外(境外)的交流與合作。
先后與近30個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智利、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波蘭、瑞士、瑞典、丹麥、挪威、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埃及、越南以及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qū)的高校、國際組織、港航企業(yè)等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內容涵蓋了合作辦學、合作研究及學生交換等領域。
留學生的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
占地2000畝的上海海事大學臨港新校區(qū)已正式啟用,4000余名師生已入住新校區(qū)。
學校將立足航運,依托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特色和學科優(yōu)勢,為建成世界高水平的海事大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