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怎么表示假的(假字解釋)
來源:好上學(xué) ??時間:2022-08-15
有句諺語說:黃芩無假,阿魏無真。黃芪和阿魏都是中藥材,但黃芪遍地都是,非常普通,一般不會買到假貨。
而阿魏是名貴的,非常稀有,因此市場上的阿魏多是假的。以此比喻常見的東西不容易做假,人們?nèi)菀妆徊皇煜さ臇|西蒙騙。這集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假字。
先來看“假”的古文字演變
《說文解字》對假的解釋是:非真也,從人,叚聲。一曰:至也?!队輹吩唬杭儆谏舷?。就是假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真假的假,讀作jiǎ。一個作到講,讀作gé。我們進一步來探究假字的含義。
此字從叚(jiǎ)聲。叚,《說文解字》的解
出此字象手持錐子在山崖中捶石之形。也可能是用錐鑿之類開鑿石頭。徐灝《說文段注箋》指出:段,鍛是古今字。綜上,假字,象在山崖下有碎石,字從兩又(手),石塊沉重,需多人協(xié)作才能搬運。故其本義當為借助。我們知道古代筑城、鑄造兵器、琢磨玉器都離不開石頭,此字正是石頭與古人生活密切的相關(guān)例證。
另一種說法是,左邊是山崖不平之形,右邊兩手(兩人)一上一下,兩手(兩人)相互援助而上之形,本義也是借助。
再一種說法是象在山崖之下兩手(兩人)交付東西之形,我們把叚、假理解為一對古今字。
在小學(xué)時,我們都學(xué)過一篇名為《狐假虎威》的寓言,這故事是有來歷的,原本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一》。這里有個歷史人物名叫昭奚恤,他是楚國令尹(相當于宰相),直言敢諫,在大臣中頗有聲望。
當初秦國欲討伐楚國,派使者以觀看國寶(隨侯珠、和氏璧)的名義探聽虛實。昭奚恤讓人筑起觀寶臺,讓使者屆期觀賞。使者如約而至,但并沒有看到什么珍寶,而是見到賞寶臺上坐著四位楚國大臣。昭奚恤一一介紹說,我們楚國所認為的國寶是賢臣良將,就像這四位大臣一樣,在內(nèi)政外交,政事武功上面都各有擅長,就是我昭奚恤也勉強算一個能體現(xiàn)我們楚國風(fēng)骨氣度的人。秦國使者知道楚國不好對付,于是灰溜溜回去復(fù)命了,秦國也放棄了攻打楚國的打算。
昭奚恤深受楚宣王器重,他被封在江(今河南正陽西南),故稱江君。
這楚王身邊有個叫江乙的大臣,原是魏國的大臣。他因自己是江姓后裔,不愿江地歸屬昭奚恤。加上他要為魏國的山陽君討一塊封地,結(jié)果昭奚恤進諫楚王,認為山陽君無功,不應(yīng)擅自給與封地。這江乙懷恨在心。
一次,楚王問臣子,說是北方諸侯國都害怕令尹昭奚恤,是不是這樣?這江乙就引用這個狐假虎威的故事,來讒害昭奚恤。末了補充說,現(xiàn)在大王有方圓五千里的國土,有百萬大軍,但昭奚恤獨攬大權(quán)。表面上北方諸侯害怕昭奚恤,實際上是害大王您的百萬大軍。這番話,即恭維了秦王,滿足了楚王的虛榮心,又暗指昭奚恤獨攬大權(quán),威脅楚王地位,使楚王對其新生疑慮,可謂是處心積慮了。
其實,他對昭奚恤的誹謗不止一次。他曾對楚王說,當年,魏國圍攻趙都邯鄲。我就在魏國,知道是昭奚恤受了魏國的賄賂,因此沒有攻打魏國的大梁,如果攻打一定會取勝,這就使得楚國失掉了一個良機。昭奚恤為此事非常怨恨我,不讓我接近大王。
當初楚宣王讓昭奚恤做了國相。江乙對楚王說,有個愛狗的人,狗在井里撒尿,鄰居看見了,就想到他家告訴他,卻被這家的狗堵住門咬?,F(xiàn)在昭奚恤常常阻撓我來見您,就如同堵門的惡狗一樣。并告誡楚王說,您只要聽到一有人說別人好話,您就說說這話的人是君子。一有人說別人壞話,您就說說這話的是小人。指出別人有優(yōu)點的人您親近他,指出別人有缺點的人您疏遠他??墒篱g的確有兒殺父,臣殺君的人,您卻不知道。就是因為愛聽對別人的表揚,不愛聽對別人的指責(zé)。楚王說,今后我得聽聽兩方面的意見了。
不過,人性是復(fù)雜的,同樣據(jù)《戰(zhàn)國策·楚策一》:昭奚恤與彭城君議于王前,王召江乙而問焉,江乙曰:“二人之言皆善也,臣不敢言其后。此謂慮賢也。”從這里似乎看出江乙對論辯雙方不置可否,都不得罪的態(tài)度。
狐假虎威這個寓言的背后,是一個小人陷害誹謗忠臣的惡毒,但即使是小人的讒言,僅就這個寓言本身來說,今天也被我們接受并認可了其中蘊含的道理:比喻倚仗別人的權(quán)勢來欺壓、恐嚇人。
下面是假字的引申脈絡(luò)圖:
假的本義是借助,由此引申出借這一動作,借是把東西給與對方,由此得到對方的寬容、諒解。既然是借來的,不屬于自己,是要歸還的,又引申出非正式、代理。非正式的,代理的,可以認為是假的,虛假的。虛假是一種人為的行為,故有假裝之意。虛假表示一種不真實的情況,故虛化為表假設(shè)的連詞:假使、假如。由借,借過來是為了使用,引申出用,使用。由借,在工作學(xué)習(xí)中借出時間就是假期。
下面,我們來看一些含有假字的文言文例句,并解釋其含義。
①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②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xué)》)
③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蒲松齡《促織》)
④愿大王少假借之。(《荊軻刺秦王》)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xué)》)
⑥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蒲松齡《狼》)
⑦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即假吏?;?,募士斥候百余人。(《蘇武傳》)
⑧將軍亡所知,不加仆一二談也。(丘遲《與陳伯之書》)
⑨假大兵權(quán)。(梁啟超《譚嗣同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