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從“訊得達”到“新哲”,初心不變,志向更高遠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4-03-05
今年6月份,訊得達國際書院與深圳實驗學校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共建國際教育基地,標志著雙方長達十年的合作進入2.0時代。
在很多人看來,這無疑是訊得達的高光時刻。辦學十周年,從最初的一個國際班到規(guī)?;趾氲慕逃瘓F,合作學校從深圳的深圳實驗、紅嶺中學、科學高中到省內名校廣東實驗中學、珠海一中,培養(yǎng)千名畢業(yè)生,斬獲廣東省美國名校錄取率六連冠,新校區(qū)投入使用,學校影響力與日俱增,AP、A-Level課程雙箭齊發(fā),科創(chuàng)教育獨領風騷……
但令人頗感意外的是,正是在這順風順水、蒸蒸日上的時候,訊得達國際書院發(fā)布重磅消息:學校正式更名為“新哲書院”!
“新哲”二字背后究竟有怎樣的寓意?
學校改名后將迎來哪些變化?
這些,不僅是學校師生、家長,也是關注訊得達的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疑問。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走進書院,深度了解這所老牌國際學校的十年風雨路,探尋其成功的秘訣,更深度挖掘其初心使命,以及進入“新哲時代”后的夢想與擔當。
十年求索 愿為中國教育改革探路
十年前,書院的誕生就懷著為中國教育探路的使命,而這一切的背后要從書院創(chuàng)始人劉博士的故事談起。
劉博士出身于教育世家,本身也是一位學霸。當年他從家鄉(xiāng)的中學考上北大,后來又獲得全額獎學金到美國伊利偌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攻讀計算機專業(yè)博士學位——這個專業(yè)在全美排名第五。
成為美國大學教授后,劉博士對中美兩國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有了更多的實踐和思考。他亦因侄女侄子考上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而聲名鵲起,越來越多想出國留學的學生找他“點撥”。
那是十多年前,中國學生出國讀本科剛剛流行,學生和家長都缺少經驗?!昂芏鄬W生到了高三才找到我,那時候已來不及做針對性的調整和規(guī)劃。還有的根本不了解申請流程,讓我隨便編材料。這根本行不通!”劉博士提到。
隨著與國內學生互動的增多,他還發(fā)現一個頗為普遍的現象:
雖然中國學生成績都很好,標化考試也很出色,但對于考哪所大學、讀哪個專業(yè)、畢業(yè)后做什么等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頗感茫然。等他們到了大學,雖然功課依然很好,考試都是A,但一旦開始做科研,又沒有同齡的美國孩子靈光。
這些問題,與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相通,背后體現的,恰恰是國內基礎教育的某些不足。
“我們的學校還是圈養(yǎng)得太厲害,過分強調標準答案、考試成績,學生自我探索、自我規(guī)劃的能動性不足,創(chuàng)新精神、批判性思維、對社會的感知等,得不到充分發(fā)展。”
正是帶著這樣的反思,劉博士于2010年毅然回國創(chuàng)辦訊得達,一方面為學生出國留學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服務,另一方面也為中國教育的變革探索新路。
萬事開頭難!雖然在育人理念上高度一致的深圳名?!钲趯嶒瀸W校欣然答應和訊得達試點合作,但家長一開始對這種全新的探索信任度不高。
在他們看來,大學申請成敗的關鍵,就在最后幾個月的沖刺,考個好的托福、SAT分數,呈上一份漂亮的文書,便大功告成。
殊不知,國際教育并非捷徑,更無法速成,同樣需要學生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我跟家長講,孩子能否被錄取,三分之一看標化成績,三分之一看特色活動,三分之一看平時表現。一開始他們都不理解,覺得只要標化成績好就大功告成了。”
為了得到家長的理解,劉博士及其團隊做了大量工作。劉博士甚至向他們承諾:我們的辦法一定能出好成績,不然我就只能打包回美國!
劉博士的訊得達團隊包括哈佛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生等優(yōu)秀師資,他們對教育事業(yè)充滿熱情,在劉博士指導下,團隊精心構建起完整而科學的課程體系,并終于在2013年一鳴驚人:第一屆畢業(yè)生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杜克大學、西北大學、布朗大學等世界名校的錄取。
中西結合 打造面向未來的育人機制
課程是育人的載體,也是訊得達國際書院成功的利器之一。劉博士在美國從教多年,很熟悉美國的教學體系。
創(chuàng)校伊始,書院就把普林斯頓附屬學校、菲利普斯??巳貙W校、菲利普斯安多佛學校等美國名校的課程引進來,結合中國的國情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全面整合。
但課程的成功并非全面勝利!誠然,憑借前期獨特的課程、優(yōu)秀的師資和專業(yè)的教學,訊得達獲得越來越多名校的青睞,合作項目遍地開花。
但僅僅當一個課程提供商和服務商,并不是書院的定位。隨著合作學校越來越多,書院對品牌、文化以及育人模式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我們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我們全人教育的理念應怎么體現?書院的核心理念和特色又在哪里?”
對于訊得達國際書院來說,好的教育不應有固定的目標,而應該發(fā)掘和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他們擁有不斷自我進步、自我完善的內在動力,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另一方面,書院注重塑造學生的完整人格,希望學生不僅能夠、并且愿意和熱衷于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成為優(yōu)秀的未來世界公民。于是,經過團隊不斷討論、總結和優(yōu)化,“做更好的自己,建更好的世界”成為學校的核心培養(yǎng)理念。
大約一年后,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學院的共同關懷(Making Caring Common)項目發(fā)布了一份名為“扭轉形勢”(Turning the Tide)的報告。
該報告提出要改變目前大學招生的方式,拒絕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強調學生關懷他人和公益的社會責任感。這一倡議與訊得達國際書院的培養(yǎng)理念可謂異曲同工。
建?;希€有支撐整個育人大廈的四梁八柱——四個方面十六個字的培養(yǎng)目標: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國際視野和中國情懷。
與大部分低調務實、以學術見長的學校相類似,訊得達的十六字培養(yǎng)目標也通俗易懂、樸實無華。其背后的玄機,更多體現在對應的英文翻譯上。
能力培養(yǎng),學校的翻譯是empowerment(賦能)。即孩子想做什么,由他們自己來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天賦,書院做的就是發(fā)掘、賦能。
個性發(fā)展,一般會翻譯成個性化,但訊得達卻將其翻譯成fulfillment(自我滿足和實現)。所謂個性發(fā)展,就是不管學生以后做什么工作,都能有所建樹,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我的價值。
國際視野,并不是簡單地出國見世面,學校更重視的是學生在視野之上的辨識力、洞察力和預見力(discernment)。對于一所以培育國際化人才為己任的學校,學生思考力和判斷力的培養(yǎng)是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
中國情懷,對應的英文表述是承諾(commitment)。乍聽起來好像毫不相干?在訊得達看來,所謂中國情懷,其實就是不忘本、不忘根,時刻牢記對“根”的承諾。
綱舉而目張?;诤诵牡呐囵B(yǎng)理念和目標,積十年之功,訊得達打造出面向未來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個性化全人培養(yǎng)。
通過以終為始的一對一個性規(guī)劃,把語言能力、批判性思維、博雅教育到高階課程的金字塔形學術課程體系,和社會責任感、溝通協(xié)作能力、領袖能力到個人特色的金字塔形能力發(fā)展體系,有機融合——所有這些,構成了訊得達的育人邏輯與抓手,成就了培養(yǎng)千名畢業(yè)生的輝煌。
每年,書院的學生收到來自世界頂尖大學的錄取,或繼續(xù)深造取得優(yōu)異成績,或步入社會開始工作,和全世界規(guī)模最大、最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公司一起為人類的幸福而努力,他們所獲得的成就,都是對書院培養(yǎng)的回響。
新時代,新圣哲 繼往開來,志向更高遠
但為什么這樣一所快速奔跑并已具備一定品牌影響力的學校要改名呢?
從“訊得達國際書院”到“新哲書院”,學校又有哪些變與不變?
據介紹,學校創(chuàng)辦之初,先確定的是英文名Sendelta,就是將大灣區(qū)(delta)的優(yōu)秀人才輸送(send)到全世界深造的意思。“訊得達”僅是Sendelta的本色音譯。
在辦學十周年之際,管理團隊對學校的育人理念、教學模式、文化創(chuàng)設,對于“培養(yǎng)什么人”“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有了更多思考與討論,對未來也有了更高的期許。
“中文校名的修改,并不是與過去的割裂,而是優(yōu)化和提升。學校的英文校名仍然是Sendelta,立足大灣區(qū),向世界名校輸送人才的初心沒變。但我們需要一個更好詮釋書院核心教育理念和追求的中文校名?!眲⒉┦空f。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征集和評選,最終“新哲”二字脫穎而出,寓意為新時代的圣哲。按照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理解,圣哲,是很高大神圣智慧的人物,只有孔子才稱得上圣哲。
但新哲人更認同王陽明先生的觀點:“人人皆可為圣人。”只要每天發(fā)自內心地自我進步,努力使自己一天比一天好,其實就是圣人。
所以王陽明先生說“滿大街都是圣人”,一個人在不斷做更好的自己、建更好的世界之時,即走上通往圣哲之路,這與書院的培養(yǎng)理念是非常契合的!
而隨著“新哲書院”校名的更改和品牌的全面提升,學校一系列改革創(chuàng)新舉措陸續(xù)而來。
首先在科創(chuàng)教育上,學校會有更多的投入。相較于學科知識的傳授,美國的基礎教育更擅長培養(yǎng)學生的科創(chuàng)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因為它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科創(chuàng)項目和思辨平臺,讓他們去“折騰”。
未來新哲書院將把科創(chuàng)和思辨教育打造成金字招牌,軟硬件條件進一步提升,和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院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和開放性項目。
其次是課程的豐富和升學渠道的拓展。以前書院主要開設AP課程,學生升學的方向主要是美國高?!,F在開設了A-Level課程,同時,更多體育、藝術課程也在拓展中,更有利于學生發(fā)揮特長,申請到全世界的名校。
最后,隨著品牌意識、服務意識的提升,學校將更加重視學校文化氛圍和教育場景的營造,讓學生、家長在學校的體驗感變得更好,在學生的潛能挖掘、自我探索等方面,做更多工作。
雖然世界格局變幻,不少人對國際教育的未來心存疑慮,但新哲書院團隊卻充滿信心。在他們看來,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在將來大有可為。
尤其是在深圳,隨著粵港澳大灣區(qū)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建設全面開展,深圳國際教育迎來重大發(fā)展機遇:
一方面,未來將有更好的國際教育政策和平臺陸續(xù)推出;另一方面,家長對國際教育尤其是優(yōu)質國際教育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在這樣的歷史機遇前,新哲書院將努力成為深圳國際化學校標桿,為粵港澳大灣區(qū)的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發(fā)揮更大作用。新的征程,新哲書院將是一所務實、坦誠,有自己的教育主張和定位的學校。
學生畢業(yè)后,會覺得在這里的學習是愉快的、努力的,并且養(yǎng)成了自我努力、探索的習慣,和國際公民意識,對今后的人生有深遠而正面的影響。
“在學術上,我們有很高的追求,希望比肩美國乃至全球最好的學術性高中。在文化上,我們要營造自由平等的氛圍,像美國的大學一樣。在品質上,我們要保持高貴的一面,又不成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貴族學校。”
劉博士說,新哲書院要成為一所有著優(yōu)良品質、既平民又貴族的學校。
“平民”是指學校并不追求奢華,更不是只招非富即貴的學生,希望校園的氣派是樸實、大氣的;“貴族”是指目標的宏遠,學校要培養(yǎng)面向未來的人才,他們有服務社會的志向、能力和大格局,他們是改變世界的新時代的圣哲。
“做更好的自己,建更好的世界”,這是最樸素也最本真的教育情懷。它蘊含對個體個性的尊重,體現教育的激發(fā)而非灌輸,更彰顯一種為國為民的教育大局觀。
事實上,教育在使世界變得更好的同時,不也因為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迭代嗎?正如伴隨深圳特區(qū)成長起來的訊得達,在將城市的孩子變得更好的同時,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地生長著。
而今,從經濟特區(qū)到先行示范區(qū),肩負新使命的深圳躍升到新的發(fā)展軌道;從“訊得達”到“新哲”,這所辦學十年的國際化學校,也在變革中突破。
一城、一校,二者的力量與使命相去甚遠,但愿景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而努力!正因這樣一股精氣神,特區(qū)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才能永葆青春與活力!
如果您想要提前了解關于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家長們可以掃碼關注幫你擇校了解國際學校最新資訊!